學會主頁

教育服務

活動紀錄

每月通告

論題研討

健康社區

長洲曲藝社資料
 
長洲粵樂會

聯絡電話:29816677

長洲鄉事委員會地下

            活動時間:星期一、五       晚上8時半至11時

         

 

樂韻研習社

聯絡電話:29811733

長洲潮州會館二樓

            活動時間:星期二、三       晚上8時半至11時

         

 

其昌曲藝社 馬先生:61394397 長洲中興街19號 地下

            活動時間:星期一、四       晚上8時半至11時

         

 

樂滔滔曲藝社 萬小姐:93342252 長洲北社街34號地下

           活動時間:星期二       中午12時半至4時 及 晚上8時15分至10時15分

        

 

悅華藝舍

陳先生:92309351

長洲中興街9號C地下

           活動時間:星期三      上午10時半至下午2時半

         

 

德福樂苑

馮 太:92271351

長洲大新街61號C二樓

香港北角英皇道163號中南大廈閣樓B座

 
 
 
每月活動 2015 年活動簡要
 
一月  
   
 
 
   
 
 
   
 
長洲鄉事委員會主辦,慶祝北帝寶誕戲,歡迎各界知音好友光臨:
主演鳴之聲劇團
期:  2015年4月18日 至 2015年4月22日
地點: 長洲北帝廟籃球場
有關詳情請與 長洲鄉事委員會聯絡,電話:29810350
 
 
 
   
 
 
   
 
 
   
 
 
 
   
 
   
 
 
   

 

 
 
   

十一

 
   
十二  
 
 
   
 
   

 

長洲粵劇戲曲
 

 

 

粵樂曲藝是長洲島上一種傳統娛樂活動,亦可說是一種自娛自樂兼且娛人的活動。長洲粵樂曲藝是一種表演藝術,主要分四大類:

一、  在樂器方面,由於每種樂器都有其獨特的樂聲;樂師在拉、彈、吹、打各種樂器時,自然能使其發出各種美妙的旋律和音韻;

二、  在曲譜方面,當中的歌詞、拍子等是每首歌曲所依據的歌唱內容;也是粵曲重要組成部分,其為唱腔的發展、創新提供了必要的條件。現時流行的歌曲約1,000首。

三、  演唱方面,也是粵曲最主要的部份;是由演唱者依據前人所作的曲譜,配合樂隊的伴奏,用聲唱出各種美妙的歌曲。

四、  樂隊伴奏方面,現時拉彈的樂器不止有傳統的中樂,也有西樂的出現。每次演出都由10-12位樂師,拉彈各種中西樂器,使歌曲更富動感美妙。

長洲有幾間粵樂曲藝社,全為民間的社團組織;主要有長洲粵樂會、樂韻研習社、其昌曲藝社、德福樂苑、樂滔滔曲藝社、悅華樂苑等。它們不但為粵樂曲藝的愛好者提供演練的機會,也為這文化藝術的繼續傳承作出了貢獻。長洲這幾間粵樂曲藝社,雖然籌辦的形式各有差異;但都能集教學、操曲、排練、演出於一身。社內除了有粵劇和粵曲音像製品外,也有曲本樂器、化妝劇照、甚至抄曲,恍似專業的樂曲學校。

 

現時長洲的粵曲是由多種體系所集結組成,有梆簧、小曲、歌謠、念白、牌子曲、雜曲等體系。其中主要的大動脈,是梆子與二簧,也即是我們慣常稱的「梆簧」,又稱「板腔」。板腔體的「板」是指各種板式,如慢板、中板、快慢板、流水板等,「腔」是指腔調,如梆子腔、二簧腔等。板是基本格式,固定了主音、句格、節拍,腔是板的外在表現形式。值得注意的是同為慢板,也有梆子慢板和二簧慢板之分;此外,前奏、過序、尾音、唱法均有不同。

 

長洲流行的旋律曲牌如小曲、牌子等,就如時代曲般撰上配音字及同韻句末字。梆簧曲牌如二王、反線中板、白覽、滾花等需梅花間竹般用上(仄聲)及下(平聲)句排列。即若要從一曲種轉唱另一曲種,便應承上接下,按平仄來分清上下句。通常每首曲,按曲種規格完成第一句結尾字,仄聲一定是上句,第二句平聲便是下句;如此按次序一句上句,一句下句,直至最後一句平聲收為止。例如唱完首板一句,轉唱慢板時,就要按平聲下句;再轉唱中板就要按仄聲上句,再轉滚花就要接唱平聲下句。這才算合規格。

 

 

形式:

長洲粵樂曲藝以唱為主,配以鑼鼓樂器來表演。每首歌曲都會表達一個故事情景,而多種樂器的高低快慢演奏,則增添其演出效果。現時粵曲的表演形式多是由兩位演唱者站在舞台前表演,樂隊在舞台後排演奏各種樂器。

 

 
長洲粵樂會
 
 
   
   
 
 
 
樂韻研習社
   

   
 
 

 

其昌曲藝社
 
 
   
   
 
 
 
樂滔滔曲藝社
   
   
 
 
悅華藝舍
 
   
   
 
 
 
德福樂苑
 
 
   
   
 
 
 
神功戲
 
 
在傳統節日中,百姓為了酬謝神恩會舉行一連串慶祝活動,如舞龍、舞獅、放鞭炮,更會籌集資金聘請戲班演出劇目作為主要慶祝活動。這些籌神的戲劇演出就叫做神功戲。神功戲泛指一切因神誕慶典、廟宇開光、鬼節打醮、太平清醮及傳統節日而上演的所有戲曲。大致有廟會戲、節令戲、祠堂戲、喜慶戲、事務戲、平安大戲等這幾種分類。最常見的是廟會戲,一般是在關帝、包公、龍王、媽祖、火神、岳五猖、城隍、土地等神祇誕辰時所演出的戲。對於這些神的祭祀活動一般都是當地神廟的重大活動,同時,在祭祀期間,當地神廟也會舉行廟會進行慶祝。在香港,神功戲多為粵劇、潮州戲及福佬戲。(13)
 
在長洲每年舉行的太平清醮及天后誕,皆有大型的神功戲上演,主要是粵劇。而北帝誕傳統以來是惠潮人士主持,故不但有粵戲,也有鶴佬劇上演。

(10) 雙龍丹鳳霸皇都(10)
(10) 雙龍丹鳳霸皇都(10)

 

神功戲儀式流程(13)

一、請神:一般規定戲棚的位置在神廟的對面,讓菩薩可觀看戲曲演出。但如遇上例外,像天后廟是對海的,廟門對外沒有地方搭建戲棚,便需另找地方設置戲棚,再進行請神儀式,把神接到戲棚內臨時設置的神位。

二、拜先人I:倘若開戲當地有戲行子弟的靈位或墳墓,便需進行這儀式。

三、拜地方菩薩:拜祭當地的其他菩薩。

四、拜戲神:拜祭華光先師及田、竇。

五、破台:如建戲棚之地未曾上演過粵劇,戲班便要破台;但潮州、鶴佬人則不論該地曾否做戲皆破台。

六、丑生開筆:丑生以硃砂筆在後台寫上「大吉」二字 (吉字的「口」必須開),此時演員才可化妝。

七、台口上香

八、例戲(依次序)

I)    碧天賀壽(簡稱「賀壽」):原為正本戲,故事由八仙原為凡人開,至為王母賀壽作結。但因意頭佳,故縮短為數分鐘的例戲。

II)  六國封相(簡稱「封相」):六國王候封蘇秦為相,請公孫顯帶聖旨予蘇秦。

III)   跳加官(簡稱「加官」):此段極短,維時只約一分鐘。

IV)   天姬送子(簡稱「送子」):原亦為長劇,例戲只演送子部份。

若戲台不夠大或其他原因,便不演「封相」,或只演「賀壽」及「封相」。

例戲除意頭外,亦有實質作用:主辦單位藉這些演出人數眾多的例戲點算演出人數是否與申報的吻合,如人數不足,主辦單位便可能向戲班罰款。

 九、拜先人II

十、賀誕:廟會以各種水果、糕點及牲畜向神祇祝壽。拜祭完畢後,廟會便向村民分發祭品,戲班也會派成員去領取。

十一、還炮:在廟內進行。花炮是以金錢換來、具各種意頭的菩薩像,村民競投成功便可請菩薩回家,供奉一年。去年取得花炮的人向廟會歸還這些花炮,讓大家今年再次競投。

十二、 / 搶花炮:搶花炮因太危險及混亂,現已被逐步禁止,改以抽籤或投標的方式角逐。

十三、問杯選來年值理:值理,即廟會的幹事、行政人員。傳統做法是每名候選值理都需要向神問杯 (投得一反一正=聖杯=「是/可以」),以得知自己是否合適擔任值理。現在願意捐一定數目的善款便可擔任。

十四、  競投勝物:以金錢競投。

十五、分豬肉、紅雞蛋:這些分給村民的食物是作福後實現了願望的人還神所獻的「福品」。

十六、封台 (送師):所有神功戲完結時皆進行這儀式,一般在尾場大戲後進行,歷時半至一分鐘,由演員帶著白面具在台上向四方拜拜。假若廟會或地方尚未付訖演出的籌金,戲班是不會封台的。

十七、送神

   
 
 
 
長洲關公忠義亭值理會
 
 
 
   
   
 
 
文化交
 
 
 
 
 
 
長洲粵曲源流
 
 

 

粵曲原為粵劇的曲調,後由粵劇分支出來,形成獨立的表演藝術。粵曲是廣州方言區流行最廣的一種大曲種,用廣州方言演唱。由於其音樂性強,因而產生曲調優美動聽的板腔體,如梆子、二、牌子曲、小曲、歌謠等。同時粵曲亦吸收諸如龍舟、南音、木魚、粵謳、板眼等民間說唱,從而構成整體的曲藝。粵曲的唱腔也由原沿用戲曲的小生、武生、小武、花旦、公腳、花臉、正旦、正生、老旦、醜生十大行當,歸為大喉(男角高腔)、平喉(男角平腔)、子喉(女角專用腔)等三大主要喉腔。時至今日,粵樂曲藝在發展過程中吸納了其他音樂元素,已成為一個龐大而重要的中國文化;也是長洲重要的文化遺產;無論是在樂器或歌唱方面,都不難找到知音。

 

長洲是一個傳統文化藝術濃厚的地方,傳統節慶日子都有粵劇和粵曲的演出;時至今日,無論是元宵節、北帝誕、天后誕、太平清醮、關帝誕、中秋節等都有粵劇或粵曲的表演。因此孕育到一大批粵劇、粵曲的愛好者,而且更有著名的藝人誕生;雖然如此,長洲卻沒有本身的粵劇班子,只有數個曲社。長洲的粵樂曲藝興起於戰後,盛行於60年代;那時的元宵節,各邑社團張燈結綵,街頭樂栅,笙歌連夜,熱鬧異常。那時主辦粵樂曲藝的團體有長洲新興街聯誼會、惠潮府、五邑同鄉會、四邑益善堂、中山同鄉會、東莞會所、寶安會所等;而且更有自己的粵樂組織「長洲業餘音樂社」,推動長洲粵樂曲發展

 

70年代後,香港粵樂曲藝面對潮流的衝擊而處於低沉,長洲昔日笙歌連夜的盛況已不復見;那時的主辦機構亦只剩下東莞會所、寶安會所、惠潮府、鄉事委員會等繼續支撐著。至80年代中期,在志同道合的粵樂愛好者共同努力最終成立長洲粵樂會;其後樂韻研習社、其昌曲藝社、德福樂苑、樂滔滔曲藝社、悅華藝舍等也分別成立。各曲社成立初期均恢復、繼承和發揚傳統粵曲為主,以自娛自樂的活動方式發展粵樂曲也由於能以新的思維來推動粵曲,不再限於傳統形式,粵樂曲藝得以穩定發展

 

由於粵曲是一門既龐大而複雜的文化藝術活動,在其百年的發展上吸納了各個時代、各個地方的特色;不同曲藝的愛好者都不難從中找到自己喜愛的部份,然要深入習曲研唱顯然並不容易。而且演唱者只能用聲腔來演唱粵曲,或只能用表情手勢來表達出戲中情節;要使聽眾欣賞到曲中樂韻及融入曲中情景,自然需要有很高的難度。因此,有些曲社會為此聘請熟練的樂師,平日專程前來長洲教授粵樂曲,這不但讓興趣愛好者得到滿足;也使本區的曲藝潛質得到啟迪,為初學者打開了方便之門。平日的演練使粵曲更加貼近生活,更平民化;也為粵曲的不斷發展注入了新血。

 

粵曲是一種民間藝術,也是一種影響深遠的文化藝術活動,然其發展卻未能得到官方的任何資助,因此研習粵樂曲藝是項昂貴的活動。長洲粵樂會、樂韻研習社在不斷發展中由於得到區內各方社團好友的扶助,營運成本大為降低;因此曲藝愛好者可以較低廉的價錢來定期操曲和排練,而且在節慶活動中也有表演機會,發展至今可謂略有規模。雖然如此,其他曲社也有其本身的特色;如每星期都有島外著名的樂曲師前來教授在節慶活動時也會有敬老活動,因此拉近了本區與香港各地的粵樂曲藝水平。由於區內各成員能彼此能互相尊重、在融洽和諧的氣氛裏習曲研唱、切磋技藝;因此,粵樂曲藝的水平得以顯著提升。這也為粵曲的發展播下種子,為日後的壯大曲藝文化打下了根基。

 

長洲雖然很早已有粵劇、粵曲的表演,但並未有作曲、作詞家的出現,因此日常演唱的曲譜多沿用現時香港地區流行的版本。近年長洲粵樂曲藝雖仍沿用傳統的樂曲,其間也果斷地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即唱腔、發聲、定調、音樂、樂器、樂隊組合等,在繼續傳統的基礎上開展了全面的改革、整合、探索、創新。樂器的改革對唱腔、音樂促進了發展及創新。演員與樂隊,唱腔與伴奏,兩者的音樂因素是互相啟迪,互相吸收。由於粵樂曲藝的普及和提高,也因為與中港地區的粵樂組織密切聯繫;這無形中促進了長洲曲藝的提高,也使粵樂曲藝得以繼續發展

 

粵曲雖有很多不同唱法的曲種,但現時區內日常演練的則以「梆簧」為主。梆子類有如首板、慢板、中板等;二簧類有首板、慢板、西皮、排子等。其他曲種則有牌子曲、小曲、南音、粵謳、木魚等常有涉及。雖然傳統的粵曲詞情優美,唱腔靈活多變化;每首曲種均有其自身的規格,作曲、作詞均按傳統規格填寫。可惜每首曲拖得太長,音樂來來去去只是那些曲牌;以往一場演唱會,很多曲目都是換字不換音樂,聽多了令人有點發悶。為改變這些缺點,現時長洲有些粵樂組織在每次演唱時;都會因應時間的限制,把較長的曲譜內容删減或改動,以最精彩的環節表演出來

 

粵曲能隨著時代的演變,而不斷豐富其內涵。如在傳統的梆黃唱腔基礎上,運用轉調手法,新創出「反線」調式的系列唱腔。通過調性的變換,又創出「乙反」調性系列唱腔。例如,僅「正線中板」便演變出「反線中板」及「乙反中板」的新唱腔。一變二,板腔的品種一下子增加兩倍。而且,不同調式調性的唱腔,又反映出不同的情調。如「反線中板」宜於抒情敘事,「乙反中板」則淒怨蒼涼。正是由於粵樂曲藝能時代的發展,而不斷的改革節拍、聲調、音韻、旋律等;使粵曲的唱腔更加豐富,更加多姿多彩。 

 

在樂器方面,流行的除了有高胡,南胡、京胡、揚琴,琵琶,笙、古箏、古琴、喉管,簫、木魚、嗩吶、鑼鼓等傳統樂器外;也加入了小提琴、色士風等西洋樂器。由於很多曲社內的高,中,低音樂器具都很俱備,樂器的音域也因此寬廣了。從改革前只有一種定調(正線),發展出G調(反線),bB調(士工線),F調(尺五線);且在此基礎上又發展出轉調,因而很受區內人士歡迎。由於降低定調,因而音色比較柔和,更貼近演員的聲腔。各種樂器的演奏技法不斷提高,使樂器的性能得以充分發揮。這促使樂隊藝術品位的提高,也使演員的音樂素質不知不覺地受到感染與熏陶,樂隊的表現力大大增強。 

 
 
往日活動簡要
 
 
 
2014年活動簡要
 
2013年活動簡要
 
2012年活動簡要
 
2011年活動簡要
 
2010年活動簡要
 
 
 
 
有關網址連結
長洲鄉事委員會 http://www.cheungchaurc.com
長洲非物質文化遺產  (粵樂曲藝) http://www.rangepcc.com/cc_heritage_operaticsongs.htm
戲栅粵劇文化

(由阮兆輝先生主講)

2010年

 

唱做唸打
馬鞭
何謂非物質文化遺產
何謂文化
水袖
戲棚文化
粵劇源流
   
長洲官立中學 (2011年) 粵劇工作坊(六月雪)
 
 

資料及圖片來源 (Information and Photos come from the following website):

 
(1) 長洲鄉事委員會

 

 

作者:許輝程
庚寅年季夏 建造

免責聲明:本網站的內容只供使用者參考之用,並不承擔任何因使用而引致的損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