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香港長洲中興新街20號地下

電話: 29815118

    電郵 : range5118@yahoo.com.hk

傳真: 29815151

學會主頁

教育服務

活動紀錄

每月通告

論題研討

健康社區

長洲古蹟文物

 

長洲是一個連島沙洲,其形狀呈啞鈴,南北闊﹑中間有一道狹長的平地,故曾被人稱作啞鈴島。位於大嶼山及南丫島之間,東面隔西博寮海峽與南丫島相望,西面和北面亦隔著遼闊的水道分別與大嶼山和喜靈洲相對。南面是南中國海,再遠一點是柦桿群島。長洲島上有兩主要海灣,分別在島的東西兩邊。東邊稱為東灣,水清沙幼,是游泳的好地方;西邊 有群山環抱,水流較東邊靜,是一個很好的避風塘,亦是現時長洲碼頭所在地。距今四、五千年前已有先民選擇此地作為居所,相信其地理環境能為先民提供豐足的糧食,及基本生活上所需的居所有關。

古代人類生活造型 古代人類生活造型
長洲考古發現

 

長洲灣的考古遺址位於長洲島中南部,是一 處沙丘遺址。遺址附近有一洪聖廟,是長洲最先發展的地方,也是區內人口最密集的商業區。此處原先是平坦的沙丘地和崗前坡地,非常適宜古代先民在此生息繁衍,所以距今四、五千年前已有先民選擇此地作居所。(3a)

 

據考古資料顯示,這裡共有兩個文化層,稱為上文化層及下文化層。從上文化層的出土文物來看,是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遺物。然這一層已被歷來多次建屋所擾亂,現時還可搜索到見明清時代的瓷片及一些尚存的房屋基址。下文化層屬於新石器時代中期的遺物,地層保存良好,不過疊壓在其上的間歇層已與上文化層一樣被擾亂分不清界線了。上文化層出土的 有新石器晚期的夾砂粗繩紋陶片,和泥質的曲折紋、藍紋陶片;下文化層出土的均是新石器時代中期的典型器物,如細繩紋陶片、磨光鏤孔的彩陶、白陶碎片。特別珍貴的還發現打制的刮削器,石片石器和半打制半磨制的切割器。(3a)

 

2002年政府曾在長洲中南部之中興後街和大新後街進行搶救發掘,發現了新石器時代中期的文化層堆積。出土文物較豐富,是本港第一次發現有明確地層的打制石器和半磨的石器 ;聯繫在北社後街的搶救發掘中已發現的沙丘遺址,可以認為長洲中部由北至南的幾公里的沙丘都是史前文化遺址。(3a)

 

繩紋夾砂陶缽--------長洲大貴灣出土(新石器時代) (4) 青瓷深腹碗------長洲 大貴出土 (唐代 618-907)(11)

 

西灣位於長洲的西南部,是一個彎月形的小海灣。從整個地形推斷,此地屬沙丘遺址,也是長洲島各處遺存中文化内涵較為豐富的一處。這處遺址發現於1974年,香港考古學會曾在遺址地面採集到一些陶器和石器。其後古物古蹟辦事處及考古學會曾在南面山崗進行小規模發掘,在地表採集到一些夾陶片和陶片 ;有些更是先秦時期的文化堆積及南宋時期的瓷片。其文化層厚,地層疊壓清楚,包括有幾個時期的遺物,對建立珠江口地區考古文化序列有一定的價值。(3a)

 

西灣所出土的陶器,無論是器形或是紋飾與香港深灣及珠海草堂灣二期等遺址都有很多相似。手製輪修的製作方法亦見於這些遺存,說明上述幾個遺址的年代應十分相近。另外,遺址還發現了兩處遺蹟,一處為黄色粘沙土堆積及幾個柱洞。柱洞內有陶片或石塊。(3a)

 

亞腰型石錘出土----長洲西灣(新石器時代約公元前4000-2500) (5) 石錛毛坯----長洲西灣出 土(新石器時代約公元前4000-2500)(5)
長洲鯆魚灣遺址(3)(10b) 陶製飾物---------長洲西灣出土 (新石器時代)(11)

 

鯆魚灣位於長洲島南端東側,依遺址分佈情況可分為兩區。其中一區位於海灣的沙灘之後,即灣口東北緩坡上;另外一區則位於鯆魚灣東南伸出的岬角山坡。在岬角山坡的發掘中,除了找出不少陶片外,還採集了一些礪石,打制石核、打制尖狀器、磨制石錛等石器標片,均用河卵石作石料。(3a)

 

鯆魚灣遺址所出土的遺物中,器形以釜、折肩罐為主,其紋飾中以復線方皮紋,頗具時代特點,其性質及年代與深圳向南村等遺存相似,年代大致為商時期。鯆魚灣遺址是香港地區遺物比較豐富的一處,保存有文化層。遺物中的一個突出特點是有較多的石坯料和石器半成品,似乎意味著這裏有一個石器加工場。遺址的分佈也頗有特色。(3a)

 

鯆魚灣遺址由於遠離中部聚居點,未被歷來建屋所擾亂,故地層下之先民遺物保存較良好。據考古學者於鯆魚灣挖出動物骨頭 , 發現有些被雕成工具 ,為首次在本港發現者 , 還發現大量貝殼標本 , 經碳 14 測試 , 竟為新石器時代前之產物 ( 西元前 2200 - 2300 )。(6) 鯆魚灣遺址出土之文物,與南丫島及大嶼山出土的同期文物相類似;估計四、五千年前的先民已能利用航具穿梳於各島之間。

 

------長洲鯆魚灣出土 (新石器時代)(11) 石箭鏃 (新石器時代約公元前4000-2500)--長洲鯆魚灣出土)(11)
石網墜------長洲鯆魚灣出土(新石器時代)(11) 骨錐及骨箭鏃-------長洲鯆魚灣出土 (新石器時代)(11)
蚌刀及魚骨標本(新石器時代--長洲鯆魚灣出土)(11) 魚骨標本---------長洲鯆魚灣出土 (新石器時代)(11)
尖狀器---------長洲鯆魚灣出土 (新石器時代)(11) 石玦-------長洲鯆魚灣出土(新石器時代)(11)
 
長洲古代石刻
 
 
東灣古石刻
 
 

 

長洲「東灣古代石刻」位於黑排路長洲華威酒店側 , 在 1970 年被列為法定古蹟, 是香港八大古石刻之一 ; 它們的刻鑿年代 、 原因 、 方法及由何人刻鑿已不能考究 !石刻由兩組紋飾所組成 , 而兩組紋飾的特點是均由數條曲線環繞小槽的圖案構成。 從該石刻的風化情況可見 , 它們絕非近代的刻鑿 。 香港的原地居民 , 並沒有雕鑿石刻的神話和傳說記載 。 從石刻的紋飾看 , 與古代青銅器上或同時期陶器上的紋飾相類似。 所以 , 可推斷石刻的刻鑿年代大約與青銅器時代同時 , 距今約三千年之久 , 即是至少在三千年前的青銅器時代已有先民到達長洲 !(6)

該石刻垂立 , 俯視大海 ; 與香港其他地方發現的史前石刻一樣 , 皆為先民聚居的地方 , 位置面遠海 , 有良好的隱蔽處 , 故估計可能是古代蛋民所刻 。 蛋民多以捕漁、 航海為業 , 或因風浪吹抵此區 , 刻鑿圖形於石上以示警 ; 或是先民的圖騰崇拜 , 祈求人口興旺 、 與鬼神和睦相處之意 , 與香港地區建立的天后廟及洪聖廟意義相同。而長洲東灣石刻有可能與商朝先民祭祀天氣和祈求風平浪靜有關 , 有護祐航海的重大意義 !
(6)

 

 
東灣古石刻-------被鑑定為香港八大石刻之一(約3000年前)(2) 法定古蹟--長洲石刻(2)
 
石口石刻
 

 

「大石口石刻」為全港罕見的藥方石刻。石刻的文字並非排列得井然有序,而是分散在大右不同的部份。由於石刻上的文字受到自然風化所侵蝕,至今只能勉強辨别數行十分模糊的字,內容與醫治小兒腹瀉的藥方有關,惟無法得知刻鑿年代及原由。(3)

 

大石口石刻(全港罕見的藥方石刻)
 
近代石刻
 
長洲醫院----胡文虎像 長洲醫院碑文
近代石刻(2) 宜亭附近石刻
近代石刻 近代石刻
長洲歷史建築(1)
名稱 地址 評級 / 編號 建築 / 維修年份
玉虛宮 長洲社街 I (426) 建於 1783,  2002 維修
洪聖廟 長洲長洲灣中興街 II (482) 建於 1813
       
天后宮 長洲中興街(大石口) II (594) 建於 1772
天后古廟 長洲灣近社新村 II (630) 建於 1767
天后宮 長洲西灣 III (912) 建於 1929
       

長洲警署

長洲警署徑4

III (372)

建於 1913

長洲官中學舊座

長洲學校5B

III (536)

建於 1928

長官管員宿舍

長洲學校5B

III (537)

建於 1928

長洲戲院 長洲新興後街

III (579)

建於 1931
長洲方醫院 長洲方醫院 III (593) 建於 1915

水月宮

長洲觀音灣

III (1272) 建於 1840
其他歷史建築(1)
名稱 地址 評級 / 編號 建築 / 維修年份
荔枝園 長洲荔枝園91 (434) 建於 1905
荔枝園 長洲荔枝園92 (435) 建於 1905
荔枝園 長洲荔枝園93 (436) 建於 1905
公所 長洲大新街18 (506) 建於 1921, 1950代加一層.
長洲醫院 長洲長洲醫院 (611) 建於 1932-1934
A 長洲大新後街234 (839) 建於 1941
A 長洲大新後街242 (840) 建於 1941
閘門圍牆 長洲大新後街233, 234,242 (841) 建於 1941
慈幼靜修院 長洲南氹灣思高21 (1122) 建於 1957
永勝堂主 長洲西灣 (1124) 建於 1925
永勝堂厨房 長洲西灣 (1125) 建於 1925
濤苑主屋 長洲花屏14 (1171) 建於 1924
濤苑附屬建築物 長洲花屏14 (1172) 建於 1924
西會別墅 長洲花坪 (1196) 建於 1912
B 長洲東灣1 (1287) 建於 1939
B 長洲東灣2 (1288) 建於 1939
B

長洲東灣3

(1289) 建於 1939
長洲重要建築
北帝廟 北帝廟內文物(3)
公所  
B B
B B
A A
長洲官立中學
長洲官立中學(全港兩所紅磚建築之一的中學) 校內設計
門前一對罕有的巨貝殼 門前一對罕有的巨貝殼

 

長洲官立中學為離島最具歷史的官立學校,創立於1908年7月。當時,港府應島上鄉紳如旅美華僑吳頌堯等請求,在長洲島上設立一所地方初級學校,提供教育給長洲居民,即長洲官立中學的前身。早期由於缺乏資源,學校唯有暫以大新街的更練館為校舍,其時只有學生二十人。及後,學校亦曾不斷遷址。1928年,終在鄉紳長期的請求下,學校才選定現址建校,同年以紅磚築成校舍。當時新校舍有課室四個,可容納約學生120人;惟新校舍落成之初,只得學生56名,校長和教職員亦不過5人。(3b)

 

二十年代至香港淪陷以前,學校已成為島上的最高學府,島民統稱其為「英文書館」,以區別於其他傳統的書塾式學校。事實上該校當時頗為西化,如成為童軍隊、舉辦球賽、在島上舉辦聯校運動會等。成績優異者更可獲得油麻地小輪公司的獎學金,到港島升讀中學。可謂開離島風氣之先河,使長洲的教育事業開始了新的一頁。 (3b)

 

淪陷期間,校務一度中斷,校舍更為日軍佔用作總部,至1945年日本投降後始復課。由於當時學生人數多而學位少,故設立上下午班上課。1951年起,設立初中,仍分為上下午班上課。至1961年,小學部結束,增設高中,並正式改名為「長洲官立中學」,以中文為教學語言。六十年代後期,香港社會和經濟進入轉捩階段,島上教育質量的需求日俱增。各界人士大力呼籲,當局亦責無旁貸,於是在舊校舍旁的泥地上建築另外一座三層高的校舍,於1968年落成啟用;校舍設有圖書館,另課室四間、特別室七間。同時又增辦英文部,成為中英文雙軌制中學。(3b)

 

然七十年代長洲的教育設施及學位有所增加,但仍不能滿足當時的教育需求;於是學校遂於1976年增設三年制流動班級,以解決學位嚴重不足問題。由於流動班只能在校內升讀至初中,一些學生在完成初中後便要輟學。因此在各屆校長的爭取下,到八十年代後,學生最終可在原校升讀至中五完成中學課程。雖然當時在島上增建了一所 明愛聖保祿職業先修中學,但居民仍然是喜歡子女入讀長洲官立中學。這使本來課室嚴重短缺的問題持續,學生每日要為此東奔西走的上課。經校友、教職員及各界的努力奔走籌集,最新的校舍於1997年8月落成;內設有冷氣課室八間,天台更可作課外活動之用。進入二十一世紀,再經校友們的集資相助下;全校已經完成資訊科技教育場地整理(舖設喉管與安裝電掣)及安裝冷氣機。

 

長洲官立中學創校至今已一百年,在長洲教育史上亦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這成果可謂得來不易,可說是經過數代,無數熱心人士及校友們的努力而成。至今,學校當年的紅磚屋仍存,而且被列入 歷史建築物;屋內的火爐及木造窗框等,亦為校方妥善的保存下來。

 

舊校舍前環境 百周年校慶
B校舍於1968年建成 C校舍於1997年建成

 

長洲官立中學校舍的建築可以其落成年代及建築特色,大致分舊座及新座兩部分。舊座於上世紀二十年代落成,包括兩層的L-形教學主樓及在不遠處的單層員工宿舍。兩幢建築物座落北操場的相鄰兩側,皆為磚石 (Brick & Masonry) 承重結構,在擴展式基腳 (Spread Footings)上建紅磚實牆 (Solid Brickwalls) 和柱廊 (Colonnaded Verandahs)通道的磚砌拱門 (Brick Arches)。牆、柱、拱門的組合形成各個不同功能的室內或半室內的空間,如課室、員工室、辦事處、樓梯及走廊等。建築物頂部為架樑 (Joists)及斜面瓦頂蓋 (Tiled Pitched Roof)。斜頂有效地擋雨和導瀉雨水,提供乾爽的室內空間。為著較舒適的室內環境,主樓兩層的靠邊通道都以柱廊設計,方便人流之餘,亦是室內、室外的緩衝空間,可有效減少太陽熱力和雨水、濕氣等從各主要門、窗進入室內。這種設計十分適合香港潮濕多雨又悶熱的亞熱帶氣候,反映出當時科技和社會資源限制下設計和佈局如何與大自然相容的建築智慧。(12)

 

建築物的外部設計為當時歐洲及英國殖民地廣泛採用的新古典建築風格 (Neo-classical Style), 立面設計 (Elevation Design)元素如樓角隅石 Rusticated Quoins)和飄懸的屋簷 (Projecting Eaves) 均由功能衍生,沒有過量花巧的裝飾 (Redundant Ornamental Features)。深色沉實的木製門窗、金屬窗戶組件的圖案 (Glazing Bar Patterns) 和嵌牆壁爐(Fireplace)與建築物由外形至細節都能互相呼應,整體上具一致的風格。建築物料以紅磚、木材、土瓦為主,輔以少量花崗石,原料全是實用而不難取得的天然資源。為應人口增長所產生的教育設施需求,新座兩幢校舍分別於上世紀六十及九十年代建成。由於建造技術的進步和社會資源較以前充裕,新校舍的建築結構比半個世紀前建成的舊校舍已有極大分別。新校舍由廣泛普及的鋼筋混凝土取代舊式的磚石叠砌結構。這一轉變已明顯地表現於兩代校舍的佈局、空間、用途,以致外形上。混凝土樑柱架構可大幅減少實心承力牆的數量,令室內佈局容許更大靈活性; 外牆窗戶面積大量擴大,引入更多自然光;更大的結構跨度 (Span)和可重複的框架單元 (Repeated Modules of Portal Frame)實現了寬闊無柱牆空間的可能。禮堂、長濶比例不同的各科學實驗室、圖書館,甚至可自由分隔或結合的課室空間等設施都在新校舍出現。新的機電、屋宇裝備科技同時為建築物向上發展空間創造有利條件。頂層樓面亦因設置有效排雨水系統而不再局限於斜頂瀉水設計,故此兩個年代的新校舍均為平頂及採取線條簡單的國際風格 (International Style)(12)

 

自六十年代的新校舍建成後,擴建校舍的壓力改而來自校園內有限的土地面積、規劃和佈局漸以地盡其用,高實用率的方針來設計。室內環境的控制; 建築與自然環境相協調等的問題,則大部分以科技解決。(12)

長洲公立學校校舍現時為長洲官立中學借用 順德公立學校校舍現時為長洲官立中學借用
無視電視香港築跡 第17集 - 長洲
長洲方便醫院
方便醫院(前身為棲留所 ,建於1872年) 方便醫院------殮房(7)
   
方便醫院主座 方便醫院對落的鹽倉

 

長洲方便醫院位於大新街一號泰興隆木廠後,舊稱為「棲留所」,始建於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當時長洲已經發展成為一個繁榮市集,遂吸引了大批商人及旅客來到。但由於區內常有颱風侵襲,偶有部份人客不幸葬身海中,海浪將屍骸沖到岸上後亦無人認領,情況慘不忍睹。此外,生還者亦遭受貧疾之苦。於是,東莞客商蔡良便在大石口購地興建棲留所,以幫助島上貧苦和患病的不幸者;除收容無依無靠者外,尚贈醫施藥和施棺送殮。同治十二年六月(1873年),於棲留所旁興建義塚,檢拾遺體並加以殮葬。光緒三年(1877年),獲得九龍大鵬副將賴鎮邊資助,將其兩所店舖出租,所得的租金用來資助棲留所。(3b)

 

光緒四年(1878年),賴鎮邊將軍題刻「創建義塚記」,內云:「長洲地屬新安,原來海島耳。向來商客貿易於斯,有二百餘戶,頗稱利藪焉。 相中一過巨浪狂風,連次覆沒,豈無流亡貧病,幾受一燃流離之凍餒,無依邱壑之屍骸狼藉,從未有棲流所義塚以周恤之也。東莞蔡良善士,經商此地數十餘年,念發慈悲,心存惻隱,憫玆白骨暴露無依,念彼羈魂吊祭;蔡氏遂自備貲斧,購地興工,創築棲流所並義塚,以周濟貧亡,以檢埋白骨;聞數年來未有之善舉,創數千人難為之善基,斯誠仁傑哉!余於光緒丁丑蒞守九龍,得聆善士之名傳灸人,特訪相會,獲睹眉宇,始識其為商賈中人,樂善依然不倦,深為嘉許;即造册勸官紳士商捐金,再勷善舉,俾得費用有所憑藉,羈魂餒魄露霜,同感春秋,濟眾博施,恩德均沾存沒矣。維持功力,卓爾斯人,用勒青岷,垂諸不朽。時維光緒四年歲次戊寅孟春,九龍大鵬協鎮都督府賴邊題創建棲流所義塚記。」(3b)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蔡良立捐金芳名碑,記述事情始末:「余經商長洲數十餘年矣,見夫洲中白骨暴露,貧病流亡,情之有不能已者。時同治十一年歲次壬申,傾襄捐金,建此棲流所一間,並洲邊義塚一區,以為安置流亡,檢埋骸骨起見,越六寒暑。光緒三年歲次丁丑,承九龍大鵬協鎮都督府賴鎮邊大人獎勵,並蒙勸捐數百金,幾經屯積,在大橫肚廟右上街旁購得舖戶兩間;年中出賃租項,以為濟施祭祀之需。惟望權業重事者,善心勿替,是余之所厚期。玆謹將捐金芳名,顱列於左,光緒三十三年歲次丁未,東莞八十二老人蔡良立。」(3b)

 

1915年長洲街坊會擴建棲留所,易名為「方便醫院」,仍以贈醫及施棺葬為鵠的。日佔結束後,醫院交由長洲居民協會管理,而其傳統職能不變,都是為貧苦大眾贈醫施藥,施棺送殮。醫院於1938年及年曾進行重修,致原貌全失;惟仍存當年建立之義塚(位於義山墳場內)、紀念碑石(位於泰興隆木廠門外)及民國四年(1915年)的「關懷桑梓」牌匾可供研究。1988年,隨著長洲醫院的擴建,方便醫院遂停止運作。(3b)

 

方便醫院內分三廳,門外牆壁嵌上年所撰「長洲方便醫院碑文序」,內云:「本院始建於1915年,由當年街坊總理等創立,至1945年改隸於居民協會,迄今三十八年矣。院之設為貧苦者病有所治,死有所繼,以醫院名,以示革新也。年既久,院舍漸破漏,乃先重修後座室,再重修本院。董士何桂庭、黃英、卓灝發、黃承業、歐合全、李業等主其事,於1938年落成。後院之前座牆壁,雖尚完整,而樑桷多朽,遂於1951年,居民協會第七屆委員發起修建,是年冬季完後之家。香港華民廟宇委員會撥助四千元正,本洲火水福利會項下撥助二千元正,1951年本洲北帝誕演戲值理發撥助一千五百元。工程雖小,福利悠長。而貧病者受患多矣。本院歷蒙各界熱心人士捐資而修建,助款以維持,暨承名醫任義診,功德並懋,合併立石昭彰,俾垂久遠,為序。1951年12月吉日,長洲居民協會第七屆委員立。」(3b)

 

 
門前碑文(於1951年由長洲居民協會第七屆委員立) 碑文於1907年由東莞蔡良立(碑上捐金芳名現時仍可見)
長洲警署

 

長洲警署於1913年落成,位處小山崗之上。是離島少數早期的西式建築。在二十世紀初,香港沿海一帶海盜肆虐,加上港英政府認為長洲地處偏僻,故長洲警署的防衛一直較為薄弱。1912年8月19日,約五十名來自大鵬灣的海盜駕船前往長洲洗劫,時值深夜,竟無一位島民發現海盜的影蹤。海盜登陸後即把小山上的舊警署包圍,殺死了駐守警署內的三名印籍警員,並佔領警署,再肆意搶劫島民。由於當時電話或電報的應用尚未普及,政府對此事一無所知,任由海盜在島上洗劫至翌日中午揚帆離去後,才接到線報。當政府派遣軍警般艦趕到長洲時,海盜早已無影無蹤。(3b)

 

當時這樁劫案曾經轟動一時,港英政府隨即在長洲警署的現址建立另一所保安較為嚴密的警署,並設立燈號通訊,以防禦海盜的再次襲擊。警署樓高兩層,居高臨下,形勢優越,該署一直沿用至今。(3b)

現時長洲警署及加建部份
長洲戲院

 

長洲戲院為本港兩所碩果僅存的戰前戲院之一。建於1931年的長洲戲院樓高兩層,採中式折衷建築風格,由石磚及大石砌成,入口上方有螺旋柱頭裝飾的簷篷,大堂極具氣派,內設逾六百座位,在全盛時經常全院滿座,連路口及通道亦逼滿戲迷,戲院外則有大量小販銷售烤魷魚、甘蔗、話梅等看電影的良伴,可說是全長洲最熱鬧的地段。(9)

 

不過,長洲戲院後因客路大減在九十年代被迫結業,之後一直鮮有修葺,外牆早已斑斑駁駁,門外放滿單車及雜物,戲院尖頂上蓋中間一段更已塌毀,日曬雨淋下戲院內籠亦告千瘡百孔。業主在○七年中曾招標放售戲院及相連農地的地皮,面積達三萬四千多平方呎,足以重建為五幢度假式洋房,曾吸引發展商出價,但因出價低於估值才告吹。不過,現時長洲戲院已售出,發展路向未明。(9)

 

離島區議員李桂珍表示,長洲戲院滿載所有長洲人的集體回憶,若任由戲院清拆甚為可惜,她希望政府可收購長洲戲院及相連地皮,加入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活化為小型文娛中心或可促進長洲旅遊業的用途,否則亦可與業主協商保留戲院最具特色的正門大堂及二樓的放映室,留下歷史印記。(9)

 

老一輩的長洲居民重提戲院當年盛況,無不津津樂道,對戲院可能被清拆感到無奈,不期望忽視文物保育的政府會出手介入;新一代則主要因本地電影《一碌蔗》曾到長洲戲院取景,加添對戲院的認識,認為戲院有保留價值。 (9)

長洲戲院(香港兩所戰前建築的戲院之一) 長洲戲院正門
長洲戲院內部 長洲戲院戲票
長洲地界石
 

 

二十世紀初,香港政府為了將長洲南部的山頂區發展為高尚住宅區,逐於一九一九年發出一條法令「No. 14 of 1919」,規定若要在長洲南部居住,必須向政府申請。而直至一九三八年,已有三十六座房屋在長洲南部興建,戶主均為外籍人士。而為了讓當地居民得知界限範圍,故政府在界線上豎立十五塊界石,作為標記。界石以花崗岩修琢而成,正方柱體尖頂,高約半米,上面刻有以下文字:B. S.

No(編號 1 至 15)

ORDCE

No. 14

1919

界線由長洲西南面的鯆魚灣至東灣長洲醫院附近,而界石編號亦由鯆魚灣的一號界石,沿線順序。界石上的文字原本被漆上紅色,但因年代久遠,顏色大部份已經脫落。因法令失效多時,長洲亦因人口日漸增加,大部份界石都被拆毀、埋沒在地底或被草叢遮蔽。(8)當年在長洲中部豎立的界石共有15塊,至今尋找到的界石只有12塊。

當年安放界石位置圖(8)
No.1 位置:相傳座落鯆魚灣岸邊,或西園附近。(下落不明)(7) No.2 位置:山頂道西自助美經援村60號旁的泥坡上。 (存在)(7)
No.3 位置:位於西灣路近滿瑜居墳場範圍之密林之中。(存在)(8) No.4 位置:位於長洲火葬場以北長洲墳場範圍內的主路旁。(存在) (7)
No.5 位置:文獻記載乃立於No.4以東約8米的通道之上。(存在)(8) No.6 位置:雖在此建築物附近, 但被重重竹林圍著(存在)(8)
No.7 位置:位於信義村61號單位對面之居民花圃內。(存在)(7) No.9 位置:位於雅寧苑及豪澤閣以西村屋1號旁。(存在) (7)
No.10 位置:估計座落於現時大石口區長洲堂錦江小學以西一帶範圍,現址為住宅區。(下落不明) (7) No.11 位置:位於半山路某住宅之內,現已屬私人地方範圍。(存在) (7) 
No.13 位置:位於山頂道1A側的大樹下。(存在)(7) No.14 位置:位於長洲醫院廚房門口走廊。(存在)(8)
 
No.8 位置:估計座落於風帆徑海景台A&B座東面一帶範圍。(下落不明 )
No.12 位置:估計座落於喜士路上,現址為7A &7B單位前平台。(下落不明)
No.15 位置:估計座落喺長洲醫院後面海邊位置。 (下落不明)
有關網址
長洲鄉事委員會

http://www.cheungchaurc.com

古物古蹟辦事處 http://www.amo.gov.hk/b5/main.php
李澤洗:長洲界石 http://www.snaapa.com/chaksai/chaksai104?page=1
居民要求政府介入保留長洲戲院: http://www.hkatvnews.com/v3/
離島區風物誌
   
 

資料及圖片來源 (Information and Photos come from the following website):

 

(1) 古物古蹟辦事處---1444幢歷史建築物名單

(2) Y C Fok
 
(3)  a)離島區風物誌 P83-86
      b)離島區風物誌 P135-137
 
(4) 考古文物選粹------(出士地點:長洲大貴灣)
 
(5) 考古文物選粹------(出士地點:長洲西灣)
(6)  窮游網論壇
(7)  長洲尋界石
 
(8)  南之游記--尋找長洲界石
(9) 長洲戲院幾段最新消息
(10)  Cheung Chau in Prehistory
(11)  香港歷史博物館
 
(12)   長洲官立中學校友會

 

作者:許輝程
寫於己丑年仲冬 

免責聲明:本網站的內容只供使用者參考之用,並不承擔任何因使用而引致的損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