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香港長洲中興新街20號地下

電話: 29815118

    網址:http://www.rangepcc.com

傳真: 29815151

    電郵 : range5118@yahoo.com.hk

學會主頁

教育服務

活動紀錄

每月通告

論題研討

健康社區

長洲傳統藝術
 
「傳統」是一種文化的承接本身沒有好壞之分,只視 乎其是否符合時代需求。傳,是時間上的流傳和延續;統,是空間上的收集和凝聚。因此傳統兩字具有時間和空間的共同性,它橫跨著過去、現在及未來三個時空,有著 傳、延續、發展等元素。它會產生一種根深蒂固的精神理念體系,這種方式可以是經過幾十、幾百、甚至是幾千年來不斷的使用、修改,自然便形成風俗、習俗了。
 
繼承「傳統」的好處就是穩定,這可避免因改變形態而受 全面的失敗或損毀;也由於其有相當的穩定成效,故能把精華不斷地承接下去。然由於「傳統」缺少大的變化,自然呈現保守而難以有大的創新;對於現代社會急速的轉變,它可能會因缺乏適應力而漸遭淘汰。因此,如能在「傳統」的基礎上,再注入新的元素,顯然是會有意外的收益。
 
長洲的傳統藝術大多與風俗習俗、文化生活有密切的關係;其中太平清醮會景巡遊中的飄色、麒麟醒獅 、粵劇戲曲、包山及神像紮作等。都承傳了二百多年而沒有間斷,當中既有保守的一面,也有創新的環節。此外,還有琴棋書畫等,都為這小島增添不少文藝色彩。
飄色製作

 

長洲的太平清礁原本是沒有飄色的,後期才增添成為現今著名的項目。飄色最早來自廣東的沙灣,其後傳至佛山,是由明末清初流傳至今的民間傳統藝術;由天真活潑的小孩,裝份成民間流傳的故事人物,以立體舞台的形式,遊行來表演,娛樂百姓。據一位老師傅張 植芬先生描述,最初的太平清醮是沒有飄色巡遊的;上世紀三十年代左右,長洲老一輩的師傅,到佛山向當地人請教製作的技巧,然後將其引入長洲的太平清醮的巡遊隊伍裏。

 

初期長洲的飄色製作是比較簡單的,在 「上色」與「下色」之間的裝置很短,後來經過多年來不斷摸索、改革,發展到現在可以用電來推動中間的裝置,而題材亦不限於古裝和傳統故事,加入了受歡迎的電視劇的題材,甚至一些時事性、政治性和民生有關的內容,所演繹的角色包括有戴卓爾夫人、彭定康、陳方安生、徐四民和李麗珊等等,甚受市民欣賞。飄色的秘密,簡單來說亦只是利用一些力學的原理,以平衡上下兩小童,加上掩飾的功夫。但是,如何令人看不出破綻,就是功力的表現了。在製作一台飄色過程中,是需要很多人分工合作的;分別有人負責木工、金工、電工、縫工等,還有美術、道具、髮型、化妝。每次在兩個月前就要開始構思題材內容,尋找合適的小童,跟著就要忙上個多月!別忘記製作者都是義務的,只因為有興趣投入這個傳統藝術,與及在過程中,往往因為解決了一些技術性的問題而獲得的滿足感。(1)

 

飄色中怎能令上色的小童穩站著那樣久是要有技巧,其實上面那個小童是坐著的,不過坐位很小,而且製作人員會用繩將他/她綁著當然要令他/她感覺到舒服,最重要的是他/她要夠膽、不畏高,身高不可過四呎和不能重過四十磅。此外,為了揀選適合的小童,幾個製作人員要前往那些幼稚園,等小朋友放學。看中了,便趨前接洽!』好像星探一樣。現在,揀選小童比以前較難,但問題還不大。而面對的難題主要有兩個,第一是長洲已沒有打鐵的師傅,因此不能夠創造新形態的鐵枝,只能夠在裝置內容及題材方面加以構思,以免重覆。其次,就是對這門藝術有興趣的年青人,由於社會環境跟以前大大不同,已越來越少,誰會花時間迷上沒有錢賺的民間藝術!(1)

 

長洲飄色
北社街飄色製作(17) 北社街飄色製作(17)
大新街飄色製作(11) 大新街飄色製作(11)
新興街飄色的製作部,儼然一個小工廠。(1) 大新街飄色製作(11)
飄色中間部份的裝置,整個鐵枝被包裝得看不出瑕疵。(1) 當年『櫻花戀』可轉動之傘子裝置,現在仍可派用場。(1)
一大清早遠征隊伍把裝備運出碼頭。(1) 化好妝的小童們,安心等候。(1)
長洲新興街遠征沙田的其中四台飄色。(1) 高人一等的長洲飄色,遠征沙田的另外四台(1)
竹栅搭建
戲栅/神壇
包山紥作
 
神像紮作

 

太平清醮的醮栅內,有三個大神像。由左至右分别為大士王(鬼王)、社神(土地公)及山神。山神背掛令旗,掌管風雷雨電;庇佑地方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社神右手執拐杖,管理陽間一地之安靖;左手拿元寶,掌管人間財富。大士王手握塵拂,監管孤魂野鬼;頭頂坐有觀音菩薩,予幽魂有序地受善信施祭。

 

神像紥作通常分開幾部份,會先紥作身軀,然後安放頭部,最後才完成下部紥作。

 

麒麟與醒獅

 

舞獅分「南獅」及「北獅」。中國每逢節日,多以舞龍舞獅慶祝。北獅舞動時多以跳躍為主,與南獅的威猛,各異其趣。而北獅中多以雌雄一對,配以一對小北獅。在表演中雌雄二獅,配以馴獅郎跳躍翻騰,以娛觀眾。若配以小北獅,則以小北獅嬉戲玩弄大北獅,而大北獅則以弄兒為樂,表現溫馨家庭樂。南獅造型威猛,舞動時多注重馬步。給人剛猛有餘,而活躍不足的感覺。早期多配以大頭佛引領舞動,現今則配以椿陣為主。而長洲現時獅藝已集合南獅的優點,再採取北獅的跳躍,演繹成現今的南獅表演方式,稱之為「南獅北舞」。(4)

 

獅分南獅及北獅,北獅造型酷似真獅,全身披金黃色長毛,矯小可人動作靈活。頭上有結者為雄性,結者為雌性。南獅早期多以黃、紅、黑三色為主,三色中各具代表。黃色代表劉備,黃臉白鬚,腦後有三個金錢,代表智、仁、勇俱備。紅色代表關公,紅臉黑鬚,腦後有兩金錢,代表智、勇雙全。黑色代表張飛,黑臉黑鬚,年少氣盛,腦後有一金錢,代表勇。而現在的舞獅造型,為了適合獅藝比賽,不再單純黃、紅、黑三色;多以顏色鮮艷為主,務求突出,以吸引觀眾,多以金、銀二色為主。(4)

 

黃色的南獅代表劉備(5) 紅色的南獅代表關公
黑色的南獅代表張飛(5) 北獅(4)
新獅紮架與初舞
 

 

製作醒獅步驟是:第一,紮廓,又叫紮架,是製作醒獅的關鍵,一定要扎實,要選用柔軟度特別好的黃竹;第二,貼紙,用漿糊將沙紙貼在獅頭的輪廓上,不斷重複貼上去,直到貼上整個獅子雛形初現。這個步驟講求選料和耐心,必須選用堅韌的沙紙。第三,晾乾,把貼好沙紙的獅子頭晾乾,不能曝曬;第四,貼花,在已晾乾的輪廓撲紙、貼花,利用各種亮片、彩紙和手工描繪,把整個獅頭、眼、鼻等畫出來;第五,上油漆;第六,貼裝飾,把獅子的眼眉毛、口、鼻、舌等裝飾粘上。(8)

 

凡新獅初舞,按照傳統的俗規,要進行一個莊重的儀式,叫做開光點睛。這儀式的舉行是很嚴肅的,開始要焚香、灑酒,同時敬請一位德高望重又上有雙親下有子孫齊全的人執行點睛。此人在向天地敬酒(灑酒)之後,向東南方肅敬三鞠躬禮,這時,鞭炮齊鳴,鼓樂聲四起,大頭佛舞跳在獅子周圍,用柚子葉或黃皮葉(民間認為這些葉可以祛除邪氣)為新獅打掃全身。據說這是給新獅以吉祥之氣、播福之力,就是說給新獅以生命之源,然後,再把這些葉插在它的角旁,並用絲帶為它的角裝飾一番,叫做簪花掛紅。之後,鳴鼓殺雞,滴雞血於盆中舉天以示。點睛的人,手執新筆,神態嚴肅的氣氛達到頂點。只見那人躬身獅前,眼定、手定,在獅子的右眼上點上一筆,又在左眼上點上一筆,點睛人把執筆的手揚起時,立即,全場歡騰,鼓聲雷鳴,鑼聲大響。瞬間,新獅在地上蠕動,驀然騰起,在歡聲笑語中,舞動它那美妙的身姿。人們把它舞動起來,便成為百獸之王,可以辟邪納福的既威猛又神奇的獅子了。(6)

獅的八態和歩形步法

   

 

現時世界獅藝比賽,多以南獅為主。而每隊獅隊比賽皆配以樁柱陣及鋼線作為比賽道具。這些樁柱代表崇山峻嶺及鐵索橋。一場獅藝比賽或表演,應有一個完整的故事來演繹。舉例來說:獅子為了採青,不惜闖上崇山峻嶺,渡過鐵索橋,經過無數的險阻,才達到目的。期間獅子要在整過程中,要表現喜、怒、哀、樂、動、靜、驚、疑八態。更要顯示獅子的步形步法,獅頭和獅尾的配合及鼓樂的合拍。將獅子的形態盡顯現。而舞獅用的道具,全部都是死物。要由舞獅者將其各種動態盡顯,配合生動步法,才可給予觀眾有欣賞價值。而舞獅多以四平大馬為主,配以跳躍步法、麒麟步法、交义步法、弓步、丁步、虛步、靠步、反步、仆步及各種類步法。而獅頭獅尾之動作必須恊調合拍。獅子更須與鼓樂之節奏配合,動作一致,鼓樂節拍明朗、輕、重、快、慢有序,才能表演一場精彩的獅藝。(4)

 

獅子為了採青,不惜千辛萬苦,排除萬難,當採得青時,喜形於色。

獅子遇到物體阻擋或外物騷擾,便會忿怒。

獅子遇到困難,未能解決,便會顯露哀傷。

獅子在樁上自由跳躍,落腳抓水,盡顯快快樂樂神態。

獅子好動,喜愛跳躍,舞獅者在樁上跳躍,更能表現其動態。

獅子經過千辛萬苦,困難重重,身心感到疲倦,便須靜下來休息。

獅子遇到危險,便會產生驚怕的動作。

獅子多疑,對身邊每一樣新的事物,皆產生疑慮神態。(4)

 

一些前來賀誕的團體或許覺得單在街上舞獅,不足以顯示其門派功夫,因此加插表演「上膊」或「起三膊」(兩個人或三個人站成一直線)、「上高竹」(在高竹頂上舞獅)等絕技。有些更即場派出門徒耍功夫和兵器對打,使一個宗教巡遊活動變成了像嘉年華會般熱鬧。看到各式各樣的瑞獸出現,其中南獅也有多種,例如紅底黑紋的關公獅和黑底白紋的張飛獅,另外還有客家麒麟,以及較少見的鶴佬貔貅等。不同團體的獅子相遇,會進行身體接觸的「會師」。過去這類「會師」很容易釀成打鬥,但現在已很少發生了。(3)

 

 
戲劇曲藝
 
木偶
(15)

 

中國木偶藝術從不同層面反映著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特徵,從質材、操縱方法上看,木偶藝術有提線、杖頭、掌中、鐵枝、藥發、水力等不同形式;從表演劇目上有歷史傳奇、神話傳說、寓言故事等,天上人間,馳幻入魔,還有現實小品,可謂多種多樣;從造型上可以大至與人同高(漢代大木偶高193厘米),又可小於一尺,偶頭能造到如拇指般大小而能雕繪五官端正、比例準確、線條均稱、色彩鮮明。(14)

 

現代的木偶雙眼能活動自如,能按照表情需要造出睜、暝、瞅、瞬等動作,得心應手,顧盼傳神。(14)

                            

提線木偶(懸絲傀儡)、長洲飄色 (肉傀儡)、杖頭傀儡 (14)

(9)
長洲「勝利年」木偶戲團

 

以往正月十五日,居民會在老燈棚一帶,恭請洪聖爺主持點燈儀式。老燈棚以前地方很大,有書室、主房、廚房等。現在只有一個小棚座落在社壇公附近。五十年代,在長洲祖社或大社壇的地方,還有木頭公仔戲上演。六十年代,長洲有一個名為「勝利年」的木偶戲團,由班主馬永興負責。不過,大約在八十年代初,戲團有戲箱售予香港歷史博物館,長洲的戲 團就此結束。(9)

「勝利年」木偶戲團(12) 木偶戲工具(12)
木偶團(12) 木偶團(12)
琴棋書畫
羅永盛書寫於長洲藝苑坊(6-2-2010)

中國書畫
 
一般人都知道,中國的文字是方塊字。一個字有好多形狀,其變化又很大;更主要的是,中國文字的創造是「依(自然萬物之)類(而)象形」的。唐代有一位書法理論家張懷瓘,在他論斷倉頡的造字時說:「(倉頡)仰視奎星圓曲之勢,俯察龜文鳥跡之象,博采眾美,合而為字,是曰古文。」 故古代文字的產生,是借自然萬物之形改造而成的,其實它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博采眾美」。中國人開始造字,是在對自然現象和生活現象有了深刻的觀察,而後才「依類象形」的,在深刻地觀察中,就體現出他們的審美觀念,所以才能「博采眾美,合而為字。」藝術,是自然美和人類生活美的集中表現。 從後世的書法實踐和書法評論,也都看出這個「理」的重要性。(16)
 
歷代書法評論,多是以自然美和生活美來形容某一書體或每個人的書法風格特點的,這類例子,可以說舉不勝舉。在書法實踐上,李斯的論「用筆」頗能說明問題。他說:「夫用筆之法,先急回,後疾下,如鷹望鵬逝,信之自然,不得重改。送腳,若游魚得水;舞筆,如景山興雲。或卷或舒,乍輕乍重,善深思之,理當自見矣。」這裡,他就是以「鷹望鵬逝」、「游魚得水」、「景山興雲」來要求「用筆」而見「理」的。當然,還得「善深思之」。歷代有不少書法家,就是由於感受到自然美和生活美而使他們的書法起到了突變。(16)

黃沛旋書寫於長洲藝苑坊(6-2-2010) 張植芬書寫於長洲藝苑坊(6-2-2010)
黃沛旋書畫展於長洲藝苑坊(6-2-2010) 書畫展於長洲藝苑坊(6-2-2010)
鄺國鑑書畫展於長洲藝苑坊(6-2-2010) 鄺國鑑書寫於長洲藝苑坊(6-2-2010)
莫堯慶展於長洲藝苑坊(6-2-2010) 羅永盛書畫展於長洲藝苑坊(6-2-2010)
黃德興撰聯,黃沛旋書於長洲藝苑坊(6-2-2010) 黃德興撰聯,黃沛旋書於長洲藝苑坊(6-2-2010)
李振輝書畫展於長洲藝苑坊(6-2-2010) 黃沛旋書畫展於長洲藝苑坊(6-2-2010)
 
中國瓷繪
(楊長明作品)
牧馬圖
十六應真圖 維摩演教圖
仕女圖
仿古山水 寒林圖
大米微雕

(建設中)

 
有關網址
長洲鄉事委員會 http://www.cheungchaurc.com/Interview.aspx?id=3
長洲大新街街坊會 http://sites.google.com/site/taisunstreet/
唐世璋與絲弦古琴

http://www.silkqin.com/shouye.htm

相關網站—粵劇 http://corp.mus.cuhk.edu.hk/corp/html/linksC.html
香港偶影藝術中心 http://www.hkpsac.org/hkpsach/page5.html
長洲粵樂會 地址:長洲大新街70號地下;電話:29814340
長洲海燕體育會 地址:長洲新興後街88號地下;電話:29817313
長洲永佳堂花炮會 地址:長洲新興街44號地下
長洲文娛康樂協進會 地址:長洲大興堤路6號地下
長洲頌英體育會 地址:長洲新北社街18號地下
   
   
 

資料及圖片來源 (Information and Photos come from the following website):

 
(1) 長洲鄉事委員會

 

(2)  長洲太平清醮
 
(3) 武林大會
 
 
(5)  國藝店
 
(6)  旅行新攻略 舞獅在廣州民俗
 
(7)  吳川飄色
(8)  東莞群眾藝術館

(9)  離島區風物誌 

(11)  長洲大新街街坊會
(12)  香港歷史博物館
(13)  維基百科---粵劇
 
(14)  中國木偶
 
(15) 香港偶影藝術中心
 
(16)  中華博物
 
(17)   kating 's Public Gallery

 

廣東堪江吳川飄色(7)
作者:許輝程
寫於己丑年孟冬 

免責聲明:本網站的內容只供使用者參考之用,並不承擔任何因使用而引致的損失 。